汪曼莉:陶瓷藝術創作路上的放舟姑娘
汪曼莉作品《踏雪訪友》
第一眼見到汪曼莉,便覺得她是一位集相貌、氣質于一身的文靜女孩兒,明眸皓齒,素妝簡飾。仔細聊了以后,越發覺得她身上散發的那種江南水鄉孕育出來的溫潤與美好。她擅長畫雪景,因為喜歡雪的那種純凈、夢幻、神圣,一下便讓人聯想到她心底里的那一份高潔與清秀來。
自幼愛畫苦心鉆研
汪曼莉自幼熱愛畫畫。可能是受環境的熏陶,在景德鎮這樣文化積淀深厚的城市里成長,她自幼就看慣了那些街邊橋頭、里弄巷陌的陶藝作品。一顆向往藝術殿堂的種子,就在那個時候像她逐漸長高的身體一樣,沖動,萌芽,破土而出。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說,她的熱愛只是止于欣賞,那么絕不會有她今天的成就。她的難能可貴,在于欣賞之后,想擁有、想創造這樣的,或者比這樣更好的一種美的表達。
在還是小孩子的年紀,她就已經開始在作業本上涂涂畫畫,甚至放學后的黑板,也會在她撿起來的粉筆頭下鋪展出可愛的夢幻的美。上了高中以后,她開始接觸正規的美術教育,她更加著迷于線條與色彩構建的新生世界。她經常做的事情,就是拿自己的作業去給老師點評,被指出缺點后修改,再去給老師點評。周而復始,連老師都感動于她的這種熱愛與執著。
學過素描以后,她就經常與同學們聚在一起速寫。十多個人,輪流當模特,擺出不同的造型,打出不同的明暗光線,便有了每天二三十份的作業量。她說,笨鳥先飛嘛,我不覺得自己能力上有多出眾,所以只能憑著一份熱愛,付出別人十倍的努力。也就是這份居高不傲的謙遜,讓她在繪畫基礎上有了堅實的基礎。
天高任飛海闊憑躍
現在網上流行這么一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它把現在的這種專業理想與現實操作的巨大反差的事實闡述的很形象。大學畢業后的她,也同樣被這樣的矛盾困擾,她選擇先就業再擇業。
但是不管怎樣,她的這條路也總是在與自己的理想緊密相連。她曾經在電視臺主持節目,做記者外出采訪。她說,理想跟現實總會有那么一點差距,但是,你不能屈服,要學會變通。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人總需要歷練一下啊。
于是,她就利用上班以外的時間,填補自己尚不完善的理論知識,加班加點的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并且,她經常會在活動中主動去采訪一些畫工很好的大師,談談心得體會,說說困頓疑惑,虛心的像老師們討教。這樣一來,她不僅僅是完成了工作,自己在學習中的迷惑也被一語敲破。除了工作很好的完成以外,讓她更自豪的說,她的專業技能也有很大進步。
有一次,她去采訪陶藝界的泰斗人物王錫良老師,王老的話給她很深的觸動。“年輕人一定要多出去寫生,多磨練,多去體悟,這樣才能畫出真實的,有感情的東西。年輕人一定不要怕,大膽去嘗試,大膽去創新,走自己不同尋常的那條路。”王老一直都是很和藹可親的人,她覺得這些話正說中了她那一段漫無目的迷茫奔走的青春沖動。她說的很堅決,要改變,要突破。